智库活动

李立松:农业再保险体系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

作者:汪波涛

各位领导、各位来宾,大家上午好!

 

   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汇报一下农业再保险与大灾风险分散的课题,保监会的相关领导非常重视,从课题的角度主要是为了贯彻三中全会的决定,完善农业保险制度。陈文辉主席也谈到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几个着眼点,其中一个着力点是切实的防范风险,我们也认为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也体现了中央的要求。

    我们这个课题是保监会陈文辉副主席作为组长,这是课题的研究框架,因为还在进展的过程当中,所以今天只是阶段性的汇报,主要是针对三个方面。一个是课题介绍,一个是现状与挑战,一个是国际经验借鉴。

    现状层面很多领导和专家都谈到了,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,我们农业保险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,我们投保的保险金额在快速的增长。我们整个保险金额增长54%,保费增长28%。应该说这几年农业保险发展处在非常好的阶段,另一方面来讲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长,所以我们还没有经历全国性的大灾难事件。所以整体的保障程度还比较低,灾害赔付也不是特别高。

    尽管在全国整体趋稳的情况下,去年国内有三到四次严重的区域性灾害,整个保险赔偿也超过了70亿,这是在没有全国性大灾情况下有1/3的赔付。从以往的年度来看,我们觉得大灾风险管理挑战是非常严峻的,气候灾害不确定性和极端性的天气事件。刚才各位领导和专家都谈到了,我们农业保险发展还需要扩大我们覆盖面,提高我们的保障程度,从保成本到保产量。

   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农业大灾保障方面,缺乏国家层面对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整体设计,未建立分层保障基础上的逐级风险分散模式。总体保障程度偏低,保障标准不统一,部分地区和鲜重未得到有效覆盖。

    从国际经验来看,前面的专家已经介绍过了,我们只谈一点我们的体会,一个是整个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有一个机制,不管是发达国家,还是发展中国家,只要经营农业保险都会有国家层面大灾分散机制。二是分层结构的保障模式,在各个层级之间风险是分散的,我们的直接保险、再保险、大灾基金等等。再保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包括它承担风险,而且是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一个是相关的典型国家在农业再保险应用已经有了试点,建立性的农业大灾基金,从全球的情况来看,主要的农业保险国家都建立了这样的风险基金,它的使用、积累依据各国不同的情况有了这么一个制度安排。

    最后简单汇报一下关于大灾风险评估的情况和我们的经验,说到大灾管理,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再赘述了。目前主要的评估方法,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,我们中再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都在使用,包括我们使用的指标体系。这个评估方法,它的特点是需要很多的数据的支持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定量评估,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,我们自己开发的基于产量和灾害再保评价的截图,而且我们和农科院进行了沟通,下一步按照领导的要求,科技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,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再进一步的合作,不断的完善定价模型。我们2011年参与了AIR农险模式测试,2012年正式引进。

    最后简单说一下从模型和评估的角度对风险的认识,我们还没有经历特别大的自然灾害。但是从模型的结果来看,还是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我们以种植险为例,2013年全国种植险保费是222.5亿,我们全国25年一遇的赔付率大概是120%,东北三省可能上升到164%,如果是黑龙江省它的赔付率接近200%,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。

    我们看森林险的波动比种植险还要高一些,当然模型的结果可能带有一定的假设。但是我们从已经发生过的灾害事件来看更有说服力一些,比如说去年东北的洪涝灾害保险损失大概是38亿,这个在模型判断里面大概属于八年一遇灾害事件。假设同样的灾害事件,我们从保障程度,如果再次发生东北地区的洪涝灾害,我们的保险赔付可能上升到150亿左右。

    还有一个事件是2000年发生了全国性的干旱事件,那个时候农业保险还没有这么大的规模。但是我们是以当时的情景,按照现在的保障水平重现的话,如果我们在现有的保障水平下,又发生了2000年的干旱的话,种植险赔付金额可能是230亿元左右,这个事件相当于18年左右遇到的事件。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还原到今后农业保险保障程度扩大以后的情况,这个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赔付。2003年大兴安岭火灾引发森林大火,受灾面积375万亩,按目前的保障水平计算,此次灾害预计森林赔付率为20亿元。如果说我们从前瞻性的角度考虑,保障程度提高的话,这个结果还是带有一定的假设,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今后去验证。我们跟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分享,农业大灾机制的建立是非常迫切的,而且我们对大灾风险的关注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基础,我就汇报这么多,谢谢大家。

Baidu
map